English

重塑素质再起人文潮

1998-10-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特约记者 陈思中 我有话说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华中理工大学全面推进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统一。经过数十年励精图治,目前该校已经建立起理工科大学完善而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人文讲座——新的校园文化景观

在华工,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与自然科学讲座已成为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的第二课堂。从1994年3月举办第一期人文讲座至今,这两种讲座已举办了500多期,听众达20多万人次。今年9月30日,学校的424期人文讲座又吸引了不少师生。杨振宁、杨叔子、厉以宁、杜维明、成中英、章开沅、冯天瑜等一大批著名人士登台作了精彩的讲演。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刘洪潮教授三次在露天电影场作报告,不巧三次都下起了大雨,台下数万名师生竟无一人退场!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人文科学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1997年12月访问该校时说:在美国就听说了华工的人文讲座开展得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全校人文讲座为龙头,以各院系人文讲座及自然科学讲座为两翼,整体推进的讲座格局已经形成。为了上档次、上水平,今年9月24日,该校又创办了“人文学术论坛”,来自不同院系、专业的学者、青年教师及大学生就各种人文学术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公开的论辩。正如该校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晓林所言,创办“论坛”的目的是要让广大师生通过自由论辩,达到多学科交融的目的。

留住智慧——《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

今年3月23日,华工出版社出版了汇集国内部分高校人文讲座精彩讲稿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二卷。记者花了两天两夜通读了该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中国1000多所大学里,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或者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聆听到这些精彩讲演,现在华工出版社决定每年出版一卷全国各大学人文讲座中的精品,这不仅留住了大师奋斗成功的足迹,留住了智者五彩缤纷的思想,而且留住了世界传统与现代……

讲演也是一种交流和对话。恩格斯、林肯、闻一多等人的讲演已成为人类的重要文化财富。黑格尔的哲学史著作也是一部讲演稿。人文讲座的讲稿,也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最早建议将人文讲座的精彩讲演稿结集出版的人是华工人文讲座主持人姚国华。这项建议得到了华工出版社和现任校党委副书记,当时任华工大党委宣传部长、文学院长、校人文讲座主要策划者刘献君教授的支持。经多方努力,1996年5月成立了由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北京大学季羡林担任顾问,杨叔子任编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教授、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任副主任的编委会。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出版后,很快在知识界引起广泛认同和好评。《人民日报》称“这本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格调、情感和价值观的取向均大有裨益。”众多学者称赞说:“这是一部重塑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力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说该书是一部“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精品。”

确立地位——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近几年,华工建立并实施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确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工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该校将文化素质教育分布在核心课程(必修、限修)和跨学科课程(选修)两大模块中。学生可以在辅修、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三个平台”中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和学历证明。1995年以来,该校开设了人文教育必、选修课达138门,每年选修古典文学诗词、音乐、美术及京剧的学生多达2000余人。学校强化了人文学科辅修专业制和双学位制。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中文、哲学、经济法、管理、经济、科技英语等辅修专业。

为强化母语教育,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杨叔子院士在任校长时提出:该校所有的专科、本科、研究生进校后要进行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在校期间不及格者,专科生不发毕业证,本科生、研究生不发硕士学位。这种达标考试至今已进行了三年,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文科生不通数理化,理科生不通文史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通病。从97级学生开始,华工实施大学本科教育前三学期的专业学习按学科分类(如理工类、文科类)“打通培养”方案。工科学生必须修读“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哲学史”等课程;文科学生则必须修读“生命科学导论”、“自然科学导论”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本科生前三学期的“通识教育”基础课。后5学期则按宽口径进行专业训练。校党委书记朱玉泉称:实施这项改革体现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社会是一所无形的大学,华工还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向社会大课堂的延伸。从今年4月起,“社会调查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一半为课堂教学,一半是社会调查。此举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今年5月16日,华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革命老区红安挂牌。至此,该校已拥有了大悟、红安两个教育基地。今年,该校大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共写出调查报告10000多份。暑期200多名学生奔赴红安、大悟参加社会实践,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同时,该校大胆改革考试制度。今年期末考试,该校96、97级绝大部分课程实施了开卷考试,还综合运用了答辩、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形式。真才实学代替了死记硬背,从而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百年树人——创建全国一流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领导和协调全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1996年该校成立了“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长担任基地的领导小组组长,配备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学校每年拨款50—100万元支持基地建设,还将投入50万元作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基金。其他的图书资料、教材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爱校、爱国的感情化作了自觉的行动。该校学生刘柳发自内心地喊出“今天我以华工为荣,明天华工以我为荣”的口号,表现出华工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今年6月离校前,2500名毕业生开展了清扫校园、植纪念树等活动,以表达对母校的眷恋和良好的祝愿。今年暑期,电力系81位大学生与大悟山区81名失学儿童结成“一助一”对子,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另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暑期武汉的抗洪工作。9月14日,化学系97级学生汤澹将刚拿到的1000元三好学生奖学金作为一笔特殊的党费交给了系领导,并希望将这笔钱捐给灾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